从NFAJ藏品看日本电影的历史
来自 NFAJ 非电影收藏
●临时展览结束时关闭。

- 地点
- 展览室(7 楼)
- 开放时间
- 上午 11:00-下午 6:30(入场时间截止到下午 6:00)
*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 上午 11:00-晚上 8:00(入场时间至晚上 7:30) - 闭馆时间
- 周一、临时展览安装期间、年末年初
- 票价
- 单人票 250(团体票 200)/ 大学生 130(团体票 60)
*老年人(65 岁或以上)、高中生和 18 岁以下免费;残疾人及其一名陪同人员免费。
*出示 NFAJ 放映券或网上购票确认电子邮件,将收取团体门票费。
*5 月 18 日国际博物馆日免费。
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以下页面(日语)。
日本电影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经历了两个黄金时代。本次展览将面向从小学生到成年人的不同年龄段观众,通过海报、静态照片、电影制作装置和设备以及著名电影人的私人物品等 NFAJ 收藏品来回顾这段历史。
*日语、英语、中文和韩语字幕

日本电影的诞生:电影前史~ 1910 年代


享和年间1803 年,龟屋都乐改良了从荷兰引进来的幻灯(magic lantern= 魔灯),把它称为“写絵”,在江户(现东京)进行上演。“写絵”在关西地区也被称作“锦影绘”并在日本各地流行开来,其表演形式上“三味缐”、“太鼓”等伴奏乐器和“说教净瑠璃”、“义太夫节”等说唱艺术结合在一起。多年后这些视觉媒体和说唱艺术的关系成就了日本电影独特存在的“活动辩士”。进了明治时代,为了西方新知识的启蒙目的,以文化部为中心又重启了利用“西洋幻灯”进行教育的方法。
其后 1896 年至 1897 年之间美国及法国发明的电影技术陆续到来。当时被称为“活动写真”(活动照相)的电影,逐渐脱离了新奇之物的地位,日本也拍摄了自己的作品,专门放映馆也开始普及,并且占据了大众娱乐的中心。1912 年由此前的四家电影公司统合而为“日活”(日本活动写真株式会社)诞生,产业形态也走向形成。在京都的制片厂拍摄的日本最初的明星 – 尾上松之助的“旧剧”(旧派)电影大受欢迎。在东京向岛制片厂大量摄制了以歌舞伎式男份女装的“新剧”(新派)电影。
在此时期的作品虽已采用通过操作摄影机的特技摄影,但是还不能够完全发挥电影独具的表现技法,只是把演员的演技拍摄下来。因此不管“旧派”还是“新派”,都没有达到后来被称作“时代剧”、“现代剧”的阶段。
电影的传入
- 《明治时期的日本》(1897-99年,Constant Girel=Gabriel Veyre=柴田常吉摄影) 放映时间:约22分钟
- 路易·卢米埃尔赠送给铃木重吉导演的电影摄影机、影片原本(1927年)
- 路易·卢米埃尔和中田俊造(1931年)
- 道顿堀 角座“天然色活动照片”(1903年前后)
- “VITASCOPE 电影”海报(1899年前后)
- “神田锦辉馆活动照片图”(1897年)
- “皮影戏”的原作底板、演出器具
红叶狩
《红叶狩》(1899年,柴田常吉摄影)放映时间:约6分钟
电影产业的开端
- 百代 专业摄影机
- 吉泽商店目黑制片厂玻璃摄影台的摄影情景
- “幻灯器械及电影 电影器械及附件价格表”(1909年)
- 杂志〈活动照片界〉第21期(1911年)
- BIOSCOPE摄影机
- M Pathe商会“田泉保直南极探险出发纪念”照片(1911年)
- 《日本南极探险》(1912年,田泉保直摄影) 放映时间;约3分钟
- M Pathe商会特约的《番町演艺馆》节目单
- 神田 锦辉馆《韩国一周》(1908年)广告单
- 神田 锦辉馆(1907年前后)
- 京桥 第一福宝馆《吉格玛(Zigomar)》节目单(1911年)
- 四谷 第四福宝馆的节目单(1911年)
- “侦探小说 吉格玛(Zigomar)”(1915年)
日活的创立
- 《Kachusha(卡秋莎)》(1919年,田中荣三执导)海报
- 《旭日东升前》(1920年,田中荣三执导)剧照
- 杂志〈向岛〉创刊号(1923年)
- 旦角时代的衣笠贞之助 明信片
- 佐藤圆治及其心爱的礼帽
天活与国活
- Williamson(威廉姆森)式日制摄影机
- 桂田阿弥笠改编的脚本
- 《忠孝美谈宫岛复仇记 元和三勇士》(1915年)
- 《破尽天下忍术 天童神力丸》(1917年)
- 《五郎正宗孝子传》(1915年,吉野二郎执导) 放映时间:约6分钟
- 《旧剧 正宗孝子传》说明脚本
- 泽村四郎五郎
- 国际活映相关资料
- “承诺书 贵公司临时制片厂及布景堆放场地建筑施工一套”等(1920年)
- “摄影课全体员工的薪酬预算”
- 《阿尔卑斯的花朵》《山恋》预算表(1920年)
- 《丈夫有罪》服装明细(1920年)
- 《寒椿》(1921年,畑中廖坡执导) 放映时间:约6分钟
第一位影星 尾上松之助
- 《忠臣藏》(1910-12年,牧野省三执导) 放映时间:约4分钟
- 《岩见重太郎》(1917年)海报
- 尾上松之助 明信片(1914-16年)
- 《日本银次》(1914,牧野省三执导)
- 《雷鸣六郎》(1915,牧野省三执导)
- 《深草物语(石井源八郎)》(1915年,牧野省三执导)
- 《大前田英五郎》(1915年,辻吉郎执导)
- 《小松岚》(1915年)
- 《怪鼠传》(1915,牧野省三执导)
- 《雷门大火 血染标旗》(1916年)
- 浅草 富士馆《荒木又右卫门》(1925年,池田富保执导)广告单
牧野省三和牧野制片厂
- 牧野省三
- 寿寿喜多吕九平的亲笔剧本
- 《江户怪盗传 影子》(1925年,二川文太郎执导,阪东妻三郎主演)
- 《一个殿下的故事》(新妻逸平太名义,1925年,二川文太郎执导,中根龙太郎主演)
- 《豪剑 清水一角》(1929年,二川文太郎执导,古崎十郎主演)
- 《实录忠臣藏》(1928年,牧野省三执导)纪念相册
- 《恋山彦》(1937年)摄影时的抓拍照
- 《浪人街 第一集 美丽的猎物》(1928年,牧野正博执导)剧照
早期电影和著名解说员的电影解说集
出自《日本电影史 第一部·第二部》(1941年,大田皓一作,松井翠声解说)
- 《䴙䴘的浮巢》(1900年,土屋常二摄影,第一代中村雁治郎出演)
- 《杜鹃》(制作年代不详,山崎长之辅出演)
- 连锁剧《二人伞》(制作年代不详)
- 《鞋》(美国、1916年,洛伊斯·韦伯(Lois Weber)执导,生驹雷游解说)
- 《幻影之女》(1920年,归山教正执导)
- 《虞美人草》(1921年,小谷亨利执导,栗岛sumiko主演)
- 《卡里加利博士》(德国,1920年,罗伯特·维内(Robert Wiene)执导,德川梦声解说)
- 《船头小调》(1923年,池田义信执导,栗岛sumiko主演)
无声影片的黄金时代:1920 年代

1910 年代末期,从热衷于欧美电影的“爱活家”(活动写真爱好家)之间,指出了日本电影依然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诸如归山教正等人兴起了以日本电影现代化为目的的“纯电影剧运动”。他们提倡插入最低限度的解说字幕及对白字幕,主要从视觉形象体现情节,以取代活动辩士的说唱技术,使电影具有独立性。此外实现了废除男扮女装的传统做法、启用经得起特写镜头的女演员。
以上动向波及到了老牌电影公司日活的田中荣三导演的作品,进而涌现出了“大正活映”、“松竹 Kinema”等新的电影公司。 1923 年的关东大地震以后,追求电影的快节奏,出现了超越旧式话剧演技形式的电影明星,动作片和喜剧片盛行起来。反映明快的美国电影影响,以城市为背景的青春片大受欢迎,相反在时代剧方面,怀有虚无叛逆精神的英雄们刀光剑影的“剑戟电影”风靡一时。更出现了控诉资本主义矛盾的“倾向电影”,在群众场面使用蒙太奇技法发挥巨大威力,与此同时国家强化了审查制度。
纯电影剧运动
- 归山教正
- 《生命的光辉》(1919年,归山教正执导)剧照
- 《父亲何处去》(1923年,归山教正执导)摄影剧本
- 栗原托马斯
- 《葛饰砂子》(1920年,栗原托马斯执导)剧照
- 《女孩节之夜》(1921年,栗原托马斯执导)摄影时的抓拍照
- “千代田周报”第26期(1920年)
- 杂志〈电影 THE MOVIE〉创刊号(1921年)
- 《暴发户》(1918年前后,栗原托马斯=哈里·威廉姆执导) 放映时间:约6分钟
- 《路上的灵魂》(1921年,村田实执导)剧照
- 道顿堀 角座/新京极 歌舞伎座《路上的灵魂》节目单(1921年)
- 村田实
- 牛原虚彦
- 栗岛sumiko 肖像画·明信片·照片
- 杂志〈蒲田〉创刊号(1922年)
- 杂志〈蒲田画报〉创刊号(1923年)
“活动辩士时代”
- “超级非常大博士 驹田好洋来袭”(1904年前后)海报
- “全国电影解说人排名”第8集(1917年)
- 浅草 电气馆“第二届狮子吼大会号”节目单(1920年)
- 浅草 电源俱乐部“第四届狮子吼大会”节目单(1922年)
- 德川梦声
- 杂志〈笑之王国〉创刊号·新年号(1933-34年)
记录电影、新闻电影
- 《关东大地震大火实况》(1923年,白井茂摄影) 放映时间:约6分钟
- 池袋 和平馆“罹灾义捐慰劳活动电影”(1923年)传单
- 本乡 驹込馆“赌徒马布斯博士/东京大地震大火纪实”(1923年)传单
- 爱克力摄影机
- 《黑部峡谷探险》(1927年,白井茂摄影)摄影抓拍
- Eyemo摄影机
- 《朝日世界新闻》的摄影师 纪念照(1936年)
PARVO电影摄影机
- Parvo L 型摄影机
- 衣笠贞之助和Parvo(1937年,木村伊兵卫摄影)
《疯狂的一页》与衣笠贞之助
- 《疯狂的一页》(1926年,衣笠贞之助执导) 放映时间:约5分钟
- 《疯狂的一页》脚本原稿及摄影记录
- 《疯狂的一页》明信片、照片
- 《雪之丞变化》(1935年,衣笠贞之助执导)海报
《忠次旅日记》和伊藤大辅
- 《忠次旅日记》(1927年,伊藤大辅执导) 放映时间:约7分钟
- 《续大冈政谈 魔像解决篇》(1931年,伊藤大辅执导)摄影时的抓拍照
- 寄给伊藤大辅的明信片(1934年)
六大古装剧影星
- 大河内傅次郎《丹下左膳 第1篇》(1933年,伊藤大辅执导)海报
- 大河内傅次郎封面“富士周报”第155期、第168期、第192期(1930-31年)
- 阪东妻三郎《无明地狱》(1926年,陆大藏执导)海报
- 阪东妻三郎《蛇眼》(1926年,志波西果执导)海报
- 阪东妻三郎 明信片集“妻三郎一派”A·B
- 明信片《洛阳饥饿》(1931年,东隆史执导)
- 岚宽寿郎《鞍马天狗》(1928年,山口哲平执导)海报
- 岚宽寿郎 照片和“进牧野映画时的致辞”(1927年)
- 市川右太卫门《净魂》海报(1927年,押本七之辅执导)
- 杂志〈右太卫门映画〉第2卷第1期(1928年)
- 片冈千惠藏《天下太平记》(1933年,稻垣浩执导)海报
- 片冈千惠藏“进牧野映画时的致辞”(1927年)
- 杂志〈千惠藏映画〉创刊号(1929年)
- 林长二郎《乱军》(1927年,犬塚稔执导)海报
- 林长二郎/长谷川一夫 照片
- 《雪之丞变化》(1935年,衣笠贞之助执导)剧照(一人分饰两角)
帝国电影
- 《忠孝义谈》(1928年,石山稔执导)和《忠仆直助》(1928年,渡边新太郎执导)海报
- 《旋风时代》(1930年,志波西果执导)海报
小型电影、玩具电影
- 荻野茂二藏品百代小型9.5mm摄影机
- 荻野茂二藏品百代微型9.5mm放映机
- 《AN EXPRESSION(表现)》(1935年,荻野茂二执导) 放映时间:约3分钟
- 杂志〈日本百代电影〉1932年1月号
- 《斩人斩马剑》(1929年,伊藤大辅执导) 放映时间:约5分钟
- 狮子手摇式35mm放映机
- REFCY 纸胶片
- 《宝箱》(1936年)
- 《野狗黑吉万岁》(1937年)
Prolet−Kino
- “日本无产阶级电影同盟第3次公映”节目单(1930年)
- 杂志〈普罗基诺〉创刊号(1931年)
有声革命:1930 年代


从电影史早期已经开始试图在电影胶卷上录制声音。1927 年在美国《爵士歌王》问世了,从此世界电影进入了有声电影时代。无声电影时代主要依靠手动摄影机的操作,而在电影胶卷上添加声带的技术出现以后,1 秒 24 格恒定的摄影速度变成了必需,同时要求录音器材的提高及有声放映机的设置等电影产业的大规模化。
松竹的《太太和妻子》(1931 年)摄制成功以后,国产有声片步入正轨,P.C.L.( 现东宝) 也大量摄制了以《音乐喜剧 微醉人生》(1933 年)为首的歌舞片。无声片倾向于通过映像表达诗意及抒情作为手法,反映现实生活声音的有声片更加重视逼真表现。当时松竹蒲田制片厂城户四郎厂长的生产政策以描绘老百姓日常生活喜怒哀乐的“小市民电影”为特?,岛津保次郎等人极快掌握了有声电影技法。在时代剧电影方面,远离剑戟中心题材,伊丹万作、山中贞雄等人发表了描述小人物的作品,被称为“结发髻的现代剧”。沟口健二导演用关西方言摄制了《祇园姊妹》(《青楼姊妹》1936 年)等作品,加深独特的现实主义表现。
铃木重吉
- 《什么使她沦落至此》(1930年,铃木重吉执导)海报
- East Phone·Disk《摇篮曲》(1930年)
- 《摇篮曲》(1930年,铃木重吉执导)海报
- 《摇篮曲》剧照
有声电影时代来临
- 《藤原义江的故乡》(1930年,沟口健二执导) 放映时间:约1分钟
- 《藤原义江的故乡》海报
- 《夫人与老婆》(1931年,五所平之助执导)剧照
- 《夫人与老婆》广告
- 《隔壁的噪音》拍摄剧本(1931年)
松竹现代主义
- 五所平之助
- 五所平之助 升职通知
- 《明治春秋》(1968年,五所平之助执导)五所平之助木偶
- 《隔壁的八重》(1934年,岛津保次郎执导)海报
- 《风中的孩子》(1937年,清水宏执导)海报
田中绢代
- 田中绢代 照片
- 《人生的负担》(1935年,五所平之助执导)海报
- 田中绢代爱用的文具
小津安二郎
- 小津安二郎
- 《淑女忘记了什么》(1937年,小津安二郎执导)海报
- 《东京物语》(1953年,小津安二郎执导》海报
- 《东京物语》拍摄剧本
日活多摩川制片厂
- 《无止境的前进》(1937年,内田吐梦执导)海报
- 《土》(1939年,内田吐梦执导)剧照
- 内田吐梦
- 《土》(1939年)样片胶片 放映时间:约5分钟
- 内田吐梦自制的笔盘
- 小杉勇
- 《土地与士兵》(1939年,田坂具隆执导)现场摄影纪念的集体留言
- 《土地与士兵》剧照·摄影抓拍
- 银座剧场的《土地与士兵》节目单
日本电影导演协会
- “日本电影导演协会创立宗旨”及致辞(1936年)
- 寄给衣笠贞之助的书信(1936年)
- “日本电影导演协会创立集会”纪念照(1936年)
从P.C.L.到东宝
- 东宝映画的设立通知文书(1937年)
- 《年轻人》(1937年,丰田四郎执导)海报
- 榎本健一主演《橡子顿兵卫》(1936年,山本嘉次郎执导)海报
- 古川绿波主演《呐喊站长》(1945年,斋藤寅次郎执导)海报
- 《夏威夷,马来湾海战》(1942年,山本嘉次郎执导)相册
山中贞雄
- 山中贞雄
- 山中贞雄追悼碑拓本
- 《人情纸风船》(1937年,山中贞雄执导)剧照
河合映画、大都映画
- 《平井权八》(1928年,丘虹二执导)海报
- 《贫苦阿万》(1928年,曾根纯三执导)海报
- 杂志《大都映画》(1936年)
- “大都映画剧照相册”
战争时期的日本电影:1930 年代后半~ 1945 年

电影在19 世纪末诞生,而进入“战争世纪”的20 世纪,它又肩负着与现代化战争同步发展的历史命运。拍摄日俄战争从军记录,是日本电影最早的飞跃时期。1930 年后半期,九一八事变后的中日战争变得激烈,作为肯定战争的宣传媒体,其重要性大大提高。
为了纠正国外制作电影中的歪曲日本形象,发起了民粹主义的“电影国策”运动,它以 1939 年颁布的“电影法”而具体化。至此电影制作人的登记制度、剧本的事前审查、科教片及新闻片的强制放映、限制引进外国片等被明文化。为了配合作为军事物资的电影胶卷等的必要管理,重组了日活、新兴 Kinema、大都映画等电影公司,新的公司 – 大映诞生了。同时包括了已经被日本支配的台湾、朝鲜、中国大陆等地,随着太平洋战争的扩大,为了控制东南亚殖民地民众的人心,电影被作为先锋而活用。
日本国产放映机
- 高密工业制 放映机放映机构部 Royal H型
- Roller 放映机Sound Head
- 松田制 放映机光源装置
- 高密工业制 放映机支架
电影管制和电影法
- 内务省电影审查 验讫章
- “电影胶片检阅时报 大正十五年度”原件(1926年)和“检阅卡”
- 《浪华悲歌》(1936年,沟口健二执导)内务省审查通过的剧本
- 图解“电影法”(1939年)
- 《日本新闻 第七十八号》(1941年)海报
- 《直到胜利的那天》(1945年,成濑巳喜男执导)海报
- “日本电影演员名册 昭和十八年后期版”(1943年)
殖民地与电影
- Askania摄影机
- 《娘娘庙会》(1940年,编辑:芥川光藏)摄影时的抓拍照
- 《上海》(1938年,龟井文夫执导)海报
- 杂志〈满洲电影〉创刊号 日文版、满文版(1937年)
- 通信〈花影通信〉第1期(1943年)
- 李香兰肖像和《蜜月快车》(1938年,上野真嗣执导)剧照
- 《万世流芳》(1942年,卜万苍等执导)海报
- 饭村正藏品《南海的花束》(1942年,阿部丰执导)相册
二战后的黄金时代:1945 年~ 1950 年代

战败及美军占领时期后,1920 年代日本社会迈向战后重建之路,电影产业也气象一新,鼓励人们的复兴工作,至此电影成为了“娱乐之王”。
《罗生门》(1950 年)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得了金狮奖,象征了黑泽明、沟口健二等人的作品在世界上备受关注的荣光时代的到来。1958 年日本国内年间观影人次达到了史上最高的11 亿 2,745 万人,1960 年生产了 547 部故事片,影院数量也达到了 7,457 家,电影产业进入了从未有过的新盛时期。松竹、东宝、大映、东映、日活、新东宝的六大公司(1961 年新东宝倒产以后削减为五大公司)建成了制片、发行、放映的电影全流通系统,使全国大小影院都可以及时拿到电影胶卷。
这一时期的作品特征也在于技术方面的飞跃发展。第一部国产彩?长篇故事片《卡门归乡》(1951 年)开辟了彩?电影时代,《哥斯拉》(1954年)采用了更先进的特摄技术。
※ 日本电影的展开1960 年代以后 ”部分展示放在外面大厅。请您先参观第七部分之后继续参观。
米切尔NC型电影摄影机
米切尔(Mitchell)NC型摄影机
NATCO放映机
NATCO 16mm SOUND放映机
黑泽明
- 本木庄二郎收藏品《罗生门》(1950年,黑泽明执导)摄影剧本
- 本木庄二郎收藏品《罗生门》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子奖奖杯(1951年)
- 《罗生门》海报
- 本木庄二郎藏品《活人的记录》(1955年,黑泽明执导)片名选择草案
- 村木忍《电车狂》(1970年,黑泽明执导)服装设计
- 志村乔藏品《生之欲》(1952年,黑泽明执导)相册
沟口健二 来自水谷浩藏品
- 《西鹤一代女》(1952年,沟口健二执导)海报
- 水谷浩《新 平家物语》(1955年,沟口健二执导)布景设计
- 水谷浩《新 平家物语》服装设计
- 沟口健二遗容面模
- 向法国电影资料馆捐赠沟口健二遗容面模的水谷浩
- 水谷浩遗容面模
- 《近松物语》(1954年,沟口健二执导)相册
成濑巳喜男
- 中古智《山之音》(1954年,成濑巳喜男执导)布景设计
- 《母亲》(1952年,成濑巳喜男执导)相册
最初的彩色电影和木下惠介
- 《卡门返乡》(1951年,木下惠介执导)海报
- 带《卡门返乡》彩色胶片的书签
小西六彩色系统
- 单色(monoplane Multi-image one shot)摄影机 101号机(1953年)
- 《绿之遥》(1955年,井上梅次执导)摄影时的抓拍照
特技摄影
- 《哥斯拉》(1954年,本多猪四郎执导)海报
- 大映“背景放映合成试验记录”(1953年)
独立制片电影运动
- 《浊流》(1953年,今井正执导)海报
- 《姬百合塔》(1953年,今井正执导)相册
- 《真空地带》(1952年,山本萨夫执导)摄影剧本
- 《虚饰的盛装》(1951年,吉村公三郎执导)摄影剧本
- 《裸之岛》(1960年,新藤兼人执导)海报
日本电影的展开 1960 年代以后(展厅大厅)

随着 1960 年代家庭电视的普及,人们的娱乐也呈现出了多元化,作为产业的电影逐渐走出了高峰期,各大电影公司面临着制作方针的转型。相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制作者们追求更新的电影表现方法,给日本电影界带来新的活力,也促成了新旧世代交替。从 1950 年的末起,增村保造、中平康、冈本喜八、泽岛忠、大岛渚等新一代导演初出茅庐,同时不签约大公司工作室的导演及技术人员也开始活动,日本电影进入了一个不拘泥传统娱乐观的多元化时代。
※ 本节展示活跃于 60 年代、以及更早以前开始发表杰作的日本代表导演们的作品剧照。
日本的动漫片

今日的日本动漫片在世界各地被介绍,并获得极高的评价。但其高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达到的。日本动漫片的历史可追溯于1917 年。以当时三位开拓者分别尝试制作的“漫画电影”为开端,而后导入了剪纸动漫和手绘动漫技术,还出现了采用影画动漫的制作者。直至二战后的一段时期,持续了个人或小规模集团制作的时代。
巨大的转机到来的是,以制作故事片闻名的大型电影公司 – 东映于 1956 年创立了东映动画(现为东映 animation)。从此长篇动漫片走向了影院,动漫产业终于开花结果。此后的发展过程中人才辈出,除了面向影院的作品之外,电视动漫也盛行起来。日本走上了“动漫大国”之路。另一方面独立制作的艺术动漫片以大藤信郎为代表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而后又出现了善长木偶动画制作的冈本忠成、川本喜八郎等人。至今在日本国内外仍然活跃着众多动漫制作人。
动画电影的发端
《钝刀(塙凹内名刀之巻)》(1917年,导演:幸内纯一)放映时间:约4分钟
大藤信郎
- 大藤信郎
- 《彩色漫画出来之前》(1937年,荻野茂二执导) 放映时间:约5分钟
- 《天狗退治》(1934年,大藤信郎执导)海报
- 大藤信郎千代纸作品
- 《幽灵船》(1956年,大藤信郎执导)皮影原画
- 大藤信郎自制的赛璐璐片动画摄影台
东映动画
- 《白蛇传》(1958年,薮下泰司执导)海报
- 《白蛇传》绘图分镜头剧本
- 《小猫的工作室》(1959年,森康二执导)绘图分镜头剧本
- 《安徒生物语》(1968年,矢吹公郎执导)角色玩偶
- 《小露美》(1970年,芹川有吾执导)角色玩偶
- 《安徒生物语》赛璐璐片
冈本忠成
- 冈本忠成
- 《家、我的家》(1970年,冈本忠成执导) 放映时间:约4分钟
- 《家、我的家》纸艺